牡丹江市委政法委:积极开创诉源治理新格局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8日电(刘玉鑫)牡丹江市委政法委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需求,深入贯彻“预防为主、调解在先”原则,积极推动诉源治理,率先在东宁市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探索具有边境特色的矛盾纠纷超前预防化解之路,打造出“边境无讼村屯”品牌,推动多元解纷效能持续提档升级。

一是诉源治理立体化。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延伸至8个社区、100个村屯,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社会“神经末梢”,通过调解员直接调解、法官间接调解、多方合力调解下,构建“法庭+乡村+社区+网格”的调解体系。同时与司法局、工商联、妇联等具有调解职能的部门对接,搭建起法官、律师、调解委员会、“巾帼家+和”工作站共同建立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诉源治理立体化格局。
二是办案模式专业化。根据各调解组织职能不同、专业不同,将案件进行类型化区分,成立家事、买卖、物业、道交等不同类型的调解组,进行专业化调解。同时法院合理配置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组建类型化、专业化的速裁团队,推进“门诊式”办案模式,每个速裁团队对接相应调解组织,协助开展调解。
三是调解力量多元化。将人民调解员、行政调解员与法院选聘的特邀调解员、网格员一并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城乡工作局、各镇政府等部门会签《东宁市人民法院关于创建一站式多元解纷打造边境无诉村屯(社区)工作站实施意见》,共建共治,形成合力。针对社区、村屯群众的矛盾纠纷,工作站在介入后,通过“聊家常、话长短”方式,讲法理谈情理,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帮助各方当事人化解矛盾,做到“村屯事村屯了”,实现多元解纷力量全方位互联共享,形成从打官司的“单打独斗”到资源整合的变革。
四是宣传培训常态化。在矛盾纠纷超前预防化解上下功夫,以“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为载体,加大调解员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培训,传授法律知识,讲解调解技能,增强调解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建立成——信息灵、发现早、化解快、效果好的调解队伍。走社区、进村屯,通过以案释法、巡回审判、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诉源治理、无讼村屯建设的意义,引导人民群众增强法律观念,提高群众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目前,工作站辐射到100个行政村、8个社区,选聘111名特邀调解员,41名调解员、5个调解组织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法律宣传百余次,为调解员开展线上线下培训95次,无讼村屯45个。开辟了“矛盾纠纷调解+审判”的双通道,形成了“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