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光亮”照进董秧村丨独山县基长镇董秧村驻村尖刀排排长梁光亮
我叫梁光亮,2019年2月,在独山县委统一安排部署下,我来到董秧村任驻村尖刀排排长。他们都说,正如我的名字一样,我的到来,给村里带来了“光”。

2020年7月,我们村麻庸、开寨组一带宽阔的坝子上绿油油的一片,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半人多高的茄子树间,戴着斗笠的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采摘着500亩的精品茄子。 往田里望去,村民们有的躬身茄子树边,随着手上的剪刀咔嚓作响,一个个大个头、沾满水珠的茄子应声落到手中;有的蹲在田坎上,随着一声吆喝,双手把装满茄子的袋子抡到肩上,单手叉腰走向路边,村民们无一例外,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
工作中的梁光亮
看着村民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的笑容,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意味着,村民今年的产业收成肯定不错。 在产业发展上,我们村采取“土地流转+雇佣务工”的模式。“我们今年种了500亩精品茄子,覆盖贫困户62户,现在每天务工的群众有100人左右,看今年的长势,估计产量在1000万斤左右,产值近1200万元。” 说到这,我不得不说我们村其他的产业,村民们不等不靠,利用社会资源、群众投工投劳,新建活动广场、搞环境整治、建设牛蛙养殖基地……
梁光亮帮群众搬运茄子
为了改善村委干部的办公条件,加强阵地建设,到“娘家”哭穷,到企业化缘,成了我曾经一段时间的工作常态。凭着一张“厚脸皮”,我硬是争取到了总计50余万元的资金、物料,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将村委办公地点搬到了董埃组,通过改扩建,配套建设了公厕、宿舍楼、多功能党建活动室,极大改善了董秧村办公环境。 在我看来,村寨的发展,只是鼓足老乡的钱袋子远远不够,更要将群众的精气神提起来,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为此,我带领驻村尖刀排与村支两委,从群众的身边事着手,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振群众精气神、融洽干群关系的重要抓手。
梁光亮到蚕棚了解养蚕情况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之初,不少群众并不买账。如何破解难题?我将目光投向了全村3个党支部113名党员和驻村尖刀排身上,同时,积极借助社会资源,以点带面在全村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的高潮。 2019年,全村新建活动广场10个,共计9000平方米,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计180万元。 群众的精气神发生了改变,对干部更加热情与亲切,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携手奔向致富路。如今的董秧村,寨美、人富、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人物小传】 梁光亮,独山县基长镇董秧村驻村尖刀排排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 整理编辑 孙文竹编审 尹长东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