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流动党员和家乡的“双向奔赴”
00:29

“以前买肥料,价格又贵,质量还没保障,现在好了,村里有了专门卖农资的地方,物美价廉,省了来回奔波的时间和费用,太划算了。”赫章县铁匠乡铁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况华象说出了村民们的心里话。
自从上个月贵州荃沣农业有限公司正式营业以来,村集体进一步实现了增收,村民得到了实惠,背后,离不开刘承训尽己所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将“家乡情怀”转化为助推家乡发展的实际行动。
想为家乡做点事
刘承训,是铁匠村的一名流动党员,自2009年起便在毕节市兴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农资销售工作,凭着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头,事业发展已小有成就,不仅口袋“鼓”了,见识和人脉也更广了。
一年到头,尽管大部分时间身处异乡,只有节假日才会回老家,刘承训却经常通过线上学习等方式,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的各类活动。
每次的线上学习、交流,感受到家乡党组织的关怀,刘承训的内心总会涌起强烈的归属感。
“虽然是一名流动党员,家乡党组织一直关心着我,培养着我,我也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希望可以有能力有机会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事。”刘承训坦言。
刘承训
一次节假日回家期间,刘承训听到了乡亲们闲话家常:每次购买肥料都比较麻烦,只能小批量从零售商拿货,价格高昂……
听完村民的话,加上以往对老家农资市场的了解,深耕农资行业的刘承训内心十分触动。
“在外打拼多年,也想回家发展,我有农资经验和渠道,家乡人有购买需求,真正一举多得。”刘承训说。
多方助力圆梦
“平时,我和况书记联系紧密,在得知我有回乡发展的想法后,他第一时间跟我再次确定,并商量怎么推动这件事。”刘承训说,想要在农资行业发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牵涉到资金、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村集体也需要发展壮大,和他想创业的想法不谋而合。
“铁匠乡党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流动党员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资金问题不要担心,我们可以村集体入股,场地、手续办理等问题也不要担心,我们积极对接处理,你只管做好运营、日常管理、新品种引进、市场开拓等擅长的工作就行。”况华象的话,给刘承训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贵州荃沣农业有限公司
很快,村里及时召开了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充分讨论,一致同意创办农资公司,将其纳入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刘承训也跟家人说了回家创业的想法,父亲很支持,妻子有些顾虑。“妻子是担心自己会一时冲动,做错了选择。”2023年,刘承训带着家人,资金和资源毅然回到了铁匠村,成为家乡的一名“归雁”。
随即,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宣传刘承训返乡与铁匠村集体共同开办农资公司,为公司的顺利运营营造了良好氛围。
“多亏了党组织的帮忙,我的梦想才得以实现。”刘承训说,今后一定更加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用心用情服务
刘承训敏锐地察觉到,传统的农资销售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农民的需求,必须另寻出路。
在筹备贵州荃沣农业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刘承训投入30余万元,充分发挥自己在外积累的资源人脉优势,积极与各大知名农资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直接与厂家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以更优惠的价格采购到农资产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各种农资产品
为满足不同农户需求,刘承训还在产品种类上进行了精心规划,引入了丰富多样的玉米品种,根据本地土壤、气候条件,挑选出最适合种植的优良品种,向村民详细介绍每个品种的特点、优势以及种植注意事项。同时,农资超市从普通化肥到新型环保肥料,应有尽有,帮助农户根据不同的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化肥。
“我们成功拿到了市级代理权,目前业务覆盖到赫章县。考虑到人力、物力、财力,品种适应性等因素,只辐射了七星关区、威宁自治县的部分地区。”刘承训说。
“感谢家乡人的信任,我一定诚信经营、用心服务,以大家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展公司业务,增加村集体收入,提高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刘承训言语笃定,信心满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蒲艳梅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陈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