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稻鱼共生 一地双收!三穗县将投放2250万尾鱼苗

6月22日,在黔东南自治州三穗县八弓镇亚茶村“稻+渔”产业示范基地,70余户村民们正忙着签字、捞鱼、装筐、放鱼......“此种稻鱼共生”模式,让村民们实现了“一地双收”。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稻鱼共生 一地双收!三穗县将投放2250万尾鱼苗
(图侵删)

八弓镇亚茶村“稻+渔”产业示范基地

在投放鱼苗现场,三穗县八弓镇工作人员向前来领鱼苗的村民们详细讲解稻鱼养殖技巧和放养鱼苗时的注意事项。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村民们用水桶将鱼苗运送到每一块稻田里,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八弓镇工作人员向村民们讲解养殖技巧和注意事项

“我家有2亩多地,今天一共领到了12斤半的鱼苗。现在政策好了,能免费领到鱼苗,还有专门的技术员教我如何养好鱼,等到稻谷丰收的季节,鱼儿也肥美了。”村民李定珍十分开心地向记者说道。

据悉,亚茶村是三穗县八弓镇的百亩“稻+渔”产业示范基地,涉及黑田、八车、龙田湾组总投放1000斤鱼苗,该村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养殖,利益联结77户村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八弓镇亚茶村第一书记正忙着帮村民们捞鱼

“6月开始养,十月鱼肥稻香。我镇在亚茶村大力推进‘稻+渔’模式,不仅提高每亩稻田的综合产值,也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三穗县八弓镇党委副书记杨再萍说道。

八弓镇亚茶村第一书记带队帮助村民们一起放鱼苗

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肥。记者从三穗县农业农村局得知,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在三穗县各乡镇、街道建立稻田综合种养试验示范点。通过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集中解决“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保”等问题,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

预计,今年全县将投放2250万尾鱼苗,目前已发放30万尾鱼苗,可实现总产值4500多万元,带动3.26万户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鸿琪

编辑潘晓飞

编审田旻佳杨韬

  • 「思政实践」善用“大思政课”,提升课程“三感”
  • 安徽肥西:老年食堂定制幸福味道
  • 重庆着力解决六大水问题 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 缅甸强震死亡人数升至1700人
  • 救助服务在家办 民政关怀暖人心
  • 全国人大代表杨祉刚:发扬工匠精神 提升个人能力和技能水平
  • 专访樊纲:中国式现代化路上,要警惕哪些“发展陷阱”?
  • “村超”助力农村产业升级 激发就业创业热潮
  • 农业农村部: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 实际增长6.6%
  • 148项!贵州等西南五省区市便民服务事项将实现“跨省通办”
  • 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疾病模型猴在中国诞生
  • 河南一定行!
  •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稻鱼共生 一地双收!三穗县将投放2250万尾鱼苗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