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答好食品安全试卷——六盘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打造“立体监督”新格局
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

今年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聚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在全省率先出台《六盘水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校园食品安全交叉学习监督抽查制度》,联合第三方云南华测检验检测机构,采取学校代表交叉参与,学生家长代表监督加入、市场监管所配合的多位一体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作用,排查解决食品安全隐患,打造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新格局。
“通过监管部门与社会第三方机构的资源互补提高监管的靶向性和专业性,同时缓解基层监管任务较重与监管人员不足的矛盾,营造社会共治氛围,提升辖区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保障能力,力争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经验。”高新区分局局长杨宏说。
高位推进——把责任“扛”起来
为强化责任意识、落实监管职责、加强部门协作,抓好“四个突出”,按时按质完成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任务,全力保障在校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六盘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根据工作实际,成立高新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小组,拟定《六盘水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委托第三方开展校园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实施方案》,以分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食品股、红山所、石龙所为成员单位,设办公室在食品股具体负责辖区中小学、幼儿园、特殊食堂共计28家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及评估日常事务。
通过召开安排部署会议,就风险排查及评估作安排部署并提出要求,通过提高各成员单位的思想认识,为此次工作的开展打好坚实思想基础,推动“属地管理+行业监管+企业主体”有效衔接“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落实食品安全“精准化”监管,确保校园食品风险隐患排查及评估达到预期效果。
截至今年10月底,六盘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共开展日常监管检查3156家次,查处食品安全类案件22起,罚款总计8.5万元。
因地制宜——让工作“干”起来
2024年9月开学季,高新区分局摒弃“老一套”检查形式,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的配合下,围绕辖区25家校园食堂的制度建设及许可、环境卫生、进货查验、加工操作、人员管理、“三防”设施、应急处置、宣传培训等方面,采取交叉学习、监督问效的方式进行全面排查评估,发现食堂存在问题较为严重的,采取现场责令整改的方式,由市场监管所下达现场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学校当场进行整改。
同时,制定《高新区食品安全风险现场评估检查表》,由第三方排查人员按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检查表进行记录,现场评估检查,由被评估学校现场工作人员签字确认。
在对六盘水高新区红桥学校排查评估过程中,评估专家边排查边解说,针对能现场整改的督促其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梳理记录汇总后整改。
“通过评估组培训式排查,为我们指出很多以往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也为我们提出很多更好的整改建议,使我们受益匪浅,这次排查评估是给我们做‘体检’,也是让我们食堂向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转变的有力助推器。”六盘水高新区红桥学校食品安全总监李仕云说。
评估组根据每家受评估食堂的各项风险源的风险指数,对照风险评定准则作出评定,并汇总形成包括风险点描述、风险分析、防控措施意见及对策等内容的《高新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检查报告》,为后续监管提供参考。
“按照评分不同采用信用分级管理模式,建立风险等级评分台账,根据评分等级不同,采取‘红黄绿’牌挂牌督办方式,对较好等级授绿牌、一般等级授黄牌限时督办整改,差等级授红牌限时督办,根据不同等级及评分结果采取不同频次监督督办,直至问题整改完毕。”高新分局食品股钟思宁说,此次风险评估排查共授绿牌5家,授黄牌8家,授红牌15家。
与此同时,高新区分局还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针对各食堂个性和共性问题进行培训指导,并提出整改意见,由食堂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提交至辖区市场监督管理所,并及时在公示栏以及学生家长群公布相关排查问题情况、整改落实情况,让家长对学校放心。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下一步,六盘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将继续围绕保障‘舌尖上的校园安全’这一核心目标,深化风险隐患排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部门协作。同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升监管效能,对食品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牢牢守住校园食品安全底线。”杨宏告诉记者。
从原来“两点一线”的监管,到如今社会共治的“立体监督”格局,六盘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实现了向“监管精准化”的效能转变。
冯艳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编辑 黄瑶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