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唤醒大运河厚重的文化记忆

提起京杭大运河,人们自然会想起纵贯2500多年、绵延3200余公里的浩渺烟波。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北京的运河遗迹愈加丰富。如今,在保护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不仅为参观者带来惊喜,也让千年运河重焕生机。    大运河北京段横跨七区,以白浮泉、玉泉山诸泉为水源,注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经长河,引入积水潭(今什刹海),经玉河(故道)、通惠河,最终流入北运河。近年来,文物部门在白浮泉、玉河故道和路县故城等9处遗址点的考古中取得重要成果,古闸、堤、桥、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重现,成为元、明、清三朝大运河漕运兴衰的明证。    曾经的“故宫看门人”单霁翔说过,文物应该得到修缮,神采奕奕地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传承。只有这样,文化遗产才有尊严,才能成为各个城市、各个地区发展的积极力量。    历史文化是城市之魂,古都北京尤其如此。《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提出,大运河与长城、西山永定河,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北京要系统开展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营造蓝绿交织生态文化景观,打造文化旅游魅力走廊。    规划是这样提的,人们也是这样做的。在运河遗存不断被发现的同时,沿线的文物在保护和修缮中洗去经年的尘埃,被运河水穿成一串闪亮的“珍珠项链”。    近日,古都北京又迎来一场文化盛事——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文化节期间,北京通过讲述对水源、水闸、桥梁、码头、仓库、古遗址、古建筑、石刻等各类遗产的保护修缮过程和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故事,让更多人读懂这本厚重的“史书”。    位于昌平区的白浮泉,是大运河的最上源。如今,白浮泉遗址都龙王庙围墙、九龙池碑亭维修工程已完成。在海淀区,“运河第一闸”广源闸不远处,是皇家寺庙万寿寺。目前,万寿寺及周边地区全面腾退,今后将和延庆寺、五塔寺连片打造新的“打卡地”。取“漕运通济”为名的通州区则在绿心森林公园设置运河故道、千年惠林等36个景点,北关闸至甘棠闸河道通航后,大量市民来此泛舟……    从专题展览、云端展示、学术讲座、非遗活动、文体融合到各种延展活动,大运河文化节用一连串活动聚拢起人气,阐释大运河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多渠道传播保护理念,让运河遗迹真正活起来。毕竟,妥善封存的文化遗产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段旧时的记忆;而“唤醒”后生动鲜活可亲近的遗迹,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年轻一代跳动的脉搏中,真正传承下去。

唤醒大运河厚重的文化记忆
(图侵删)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编辑 彭谦

  • 陕西榆林:“数智化”助推煤矿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 兴义:智慧停车解决民生难题 科技赋能助力城市发展
  • 以军对贝鲁特南郊发动至少9次袭击 现场传出爆炸声
  • (新春走基层)铁路油罐车“清道夫”
  • 2024春节特色直播活动《福气中国年》开启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河南鹿邑:从“不堪重负”到“干劲十足”
  • 奔跑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在路上
  • 沙湾市:“向阳花”检察官宣讲队 普法活动精彩呈“宪”
  • 澳门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本年度首次全体会议
  • 新华全媒+|“五一”文明旅游 一道靓丽风景
  • @广大市民和市场主体 贵州正征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
  • 欧盟九国民调:近一半民众希望尽快结束乌克兰危机
  • 唤醒大运河厚重的文化记忆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