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走进乡村看小康③」碧江七旬老农的第一台旋耕机

9月19日,碧江区老麻塘村金黄稻田内,两台中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将颗粒饱满的稻谷尽收其中,老农徐愿喜种植的13亩水稻喜获丰收。他说“自从有了机械化操作,种地、收割比以前轻松多了。

「走进乡村看小康③」碧江七旬老农的第一台旋耕机
(图侵删)

而过去,种植13亩水稻,靠耕牛犁田至少要半个月,抢农时节,最为辛苦,徐愿喜一天只能耕一两亩地,即便手都磨破皮、脚都泡发白了,却还得下地犁田。

每当在电视看到机械化种植时,对于大半辈子都在种田的徐愿喜,做梦都想拥有一台旋耕机。

原以为这将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却不曾想有朝能实现。

2006年,碧江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机培训,徐愿喜积极报名参加,并进行三天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训。

那是徐愿喜第一次在生活中见到旋耕机,并实际操作旋耕机,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他很快就掌握了旋耕机的操作技术。

有了实际操作技能,本打算购入一台旋耕机,减轻农忙时节的辛苦,可一台旋耕价值4000元,远远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那时,徐愿喜便暗自发誓,一定要购买一台旋耕机,减轻劳务负担。

天从人愿,2013年,得益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业农村局补贴2000元,徐愿喜仅自费2000元,就购买了梦寐以求的旋耕机。

此后,每到农忙时节,徐愿喜总是既轻松又快速地犁好田,村民们不由得心生羡慕,并时常请他用旋耕机,帮忙犁田。同村村民张兴武说:“有了旋耕机,改变了传统种植费时又费力的局面。”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该区还建立示范基地,加大创新示范力度。通过“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作为村里第一个购买旋耕机并掌握该项技术的徐愿喜,成了村里发展农机化操作的带头人。

旋耕机绝不只是减轻劳力负担,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过程。近年来,该村不仅有了旋耕机、插秧机、还有植保机、收割机等数十台农用机械,大中型机具和先进机具发展迅猛,从无到有,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并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当前,碧江区粮食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09%,水稻作物生产机械耕、种、管、收已达31台,大中型联合收割机14台,农用无人植保飞行器5台,水稻全自动流水播种育苗生产线2条,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得到改变,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策划 陈刚 安慧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煜妤

编辑 陈刚

编审 朱邪

  • 古城南京春暖花开 民众踏青赏景正当时
  • 区政协召开第十一届常委会第二次(扩大)会议
  • 广州足球公园动工 预计明年底投入使用
  • 2022赛季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政策公布:中超无队退出 实行“升3降3”
  • 记者揭秘!火箭军作战帐篷里的神秘小布袋
  • 央行多方面发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 中国电影博物馆持续开展跨界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英国向澳大利亚推销自家核潜艇 强调比美国潜艇优势更大
  •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 日媒:政府或本月过后正式决定核事故污水排放入海
  • 寄情针线 她在轮椅上绣出非遗梦想
  • 中泰高铁隧道工地发生塌方事故 3人失踪
  • 「走进乡村看小康③」碧江七旬老农的第一台旋耕机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