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名人名家看贵州」脱贫攻坚“贵州战法”给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

人物名片:  王宏甲,当代文学家、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王宏甲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撰写系列纪实作品,大家熟知的《塘约道路》《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走向乡村振兴》,叙写了贵州这篇土地上改革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贵州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战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前不久出版的《走向乡村振兴》,是王宏甲这几年跑了20多个省区市的70多个县市,近300个自然村寨采写的一部反映现实、观照现实的长篇报告文学,关注全国脱贫攻坚大战场,讲述了2012年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历经8年决战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故事。  这部著作特别记述了全国贫困程度最严重的地级市之一贵州毕节脱贫实践。  “贵州省及毕节市的实践收获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王宏甲说:“脱贫攻坚‘贵州战法’以及这场战役下锤炼出来敢于战天斗地的干部队伍、人民群众,是贵州把落后因素转化为优势因素的生动实践,也是贵州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积累的宝贵经验。”  毕节市是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倾注了深切的关心,贵州没有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毕节最后脱贫的威宁、纳雍和赫章三个县,经“第三方”验收评估结果显示,所有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指导标准。  这是怎么做到的?首先,毕节遵照贵州省委部署,在党支部领导下创办“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取得试点经验和成效后,在全市推行“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村干部和党员率先入社,将贫困户全部吸收进合作社,并不断吸收非贫困户自愿入社,实现了党组织对该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全面领导。“实践表明,这是脱贫攻坚的最佳途径,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保障脱贫不返贫的必要举措。”王宏甲说,推行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后发现,为解决“一个村的单打独斗”,毕节又推出“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  2018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毕节在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做好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并要求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自此,遵循新发展理念,倾力去做衔接乡村振兴的工作,成为毕节的奋斗目标。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贵州省委的领导下,毕节市委推出“四个留下”:要给农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留下一批活力强劲的村集体合作社,留下一份殷实厚重的村集体资产,留下一套高效管用的乡村治理体系。  “‘四个留下’工作法是毕节市将贫困的劣势转化为创新的优势,是贵州省及毕节市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生动探索与实践。”王宏甲说,  乡村振兴、匹夫有责。无论乡村与城市,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才是我们国家坚强有力的保障。乡村振兴不只是乡村的事,它需要全民族的关注和努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文仙 毕文君

「名人名家看贵州」脱贫攻坚“贵州战法”给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
(图侵删)

编辑 何涛编审 杨仪 王琳

  • 苏富比2023年香港春季拍卖中国内地巡展在上海举办预展
  • 央行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 本周净回笼2700亿元
  • 字解天下|一份来自商朝的贺年卡
  • 今年塔里木油田五次刷新我国超深井钻井纪录
  • 日本4月份经常项目顺差同比大增
  • 「多彩新论」守护游客美好“食”光
  • 四川话百科:有一种执行力叫“跟倒”
  • 青海发布2023年农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 广西: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 推进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林火持续
  • 丁绣峰辞去唐山市市长职务
  • 如何增强央企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回应国资央企热点问题
  • 「名人名家看贵州」脱贫攻坚“贵州战法”给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