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这条路,通往幸福生活|荔波县甲良镇甲新村吉林组网格员吴宇川
我叫吴宇川,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甲良镇甲新村吉林组的网格员。作为一名帮扶责任人、网格员,我不能解决所有的困难,却能凭一点点的努力,终以蜗牛上树的姿态获取胜利的果实。

这些年,通往甲新村的路我和同事们不知走了多少次,曾感受过她的春意盎然,也经历过她枯败萧条的景象,无论是滂沱大雨还是烈日高照,对于我们来说,她既有熟悉的味道,又夹杂着一丝丝亲切的陌生感。反之,她也记载着我们这些年的难忘经历,记录着我们这些年的泪水和汗水。
召开吉林组群众大会
在扶贫路上,有过背井离乡的辛酸、有过群众不解和埋怨时的泪水,有过艳阳下群众一杯水的感动,也曾遇到挫折有过放弃的念头……
我和驻村干部们在起早摸黑的足迹里,探寻着时光。年初,春风吹拂过田野,勤劳的人们开始翻犁打耙,种下一年的希望;岁末,善于经营的岁月留下满溢的收获,又是继续出发的新起点。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我们前进。在除贫魔、斩穷根的征程中,每一个亲身经历者都感同身受。平凡的人们用不平凡的付出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扶贫故事,谱写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旋律。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兄弟姐妹们,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地奉献着智慧和力量。在脱贫攻坚收官之际,脑中的记忆不时涌入心头。普通帮扶走访的日子,时而滂沱大雨,时而艳阳高照,在晴雨不定的天气里,我们行走在乡村的田埂上,汗水叠加着汗水。
甲新村脱贫攻坚队帮助农户抢收水稻
走访的次数多了,便熟悉起来,整个寨子都知道村里有一群驻村干部在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路过寨子,大家互相招呼一声,显得格外亲切。
每个人包保的对象不同,各人采取的帮扶措施也就不同。我帮扶的对象一共是7户,有3户是因为缺技术,有2户是因为教育支出致贫,有1户是因为缺劳力,有1户是因为残疾致贫。针对不同的帮扶对象,我制定了不同的帮扶措施:对于缺少技术的3户,帮助他们联系培训项目;对于因学致贫的2户,帮助他们申请各种教育资助,减少教育负担;对于缺劳力、残疾致贫的2户,则是以民政低保作为生活保障,再以扶贫分红项目作支撑。
甲新村脱贫攻坚队坚守疫情卡点
三年多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见证着这7户人家稳定脱贫的过程,见证着吉林水寨的变迁。现在我所帮扶7户当中,有2户搬迁至甲良镇上,有2户搬迁至荔波县城,在甲新居住的3户都有砖房,房屋安全鉴定A级,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我所帮扶的网格吉林组,共有农户63户,贫困户25户,都已经实现稳定脱贫,截至2020年11月,无整户新增贫困户、无整户返贫、无整户新增边缘户。吉林组已实现家家有安全住房、户户通水通电、所有在校贫困学生享受教育补助、所有农户全部参合,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所有低收入家庭全部有稳定收入。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帮扶责任人,很荣幸记录下这段亲身参与和共同见证的峥嵘岁月,与时代同频共振,发出基层之声。
整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云开
编辑 胡岚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