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为什么关于新冠后遗症的表述变了?专家:奥密克戎毒株还没有明确后遗症报告

你或许已经注意到围绕新冠后遗症的表述转变,从国外病例的后遗症报道到如今专家们否认感染会导致后遗症,中间经过了哪些理论探索?央视网记者专访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

为什么关于新冠后遗症的表述变了?专家:奥密克戎毒株还没有明确后遗症报告
(图侵删)

感染新冠病毒究竟是否会有后遗症?

朱华晨:我个人会更加偏向于使用长新冠这个表述,而不是后遗症,因为后遗症听上去好像是很严重,要伴随很长时间,比较难以逆转的一个东西。

实际上国外有蛮多关于长新冠的报道,不过国外的情况跟我们不同,他们经历过很多波次疫情,毒力很强的德尔塔等毒株是有一些长新冠的症状,但现在基本上没有奥密克戎后遗症的报道。

但是长新冠这个词是有一点点微妙,在不同的地方,大家对它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会把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称作长新冠,有人会延长到3个月,拿着不一样的标准对话,那就是南辕北辙。

感染人数增多会带来新的病毒变种吗?病毒变异的方向会是致病力下降吗?

朱华晨:我国人口基数这么大,病毒在不停扩散蔓延的过程中会积累很多的变化,这是肯定的,但是它到底要往哪个方向去变,谁也不能肯定。

这中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从事疾病防控、公共卫生、病毒学研究的人一定要做好病原体的监测,跟踪病毒的变化,做好风险评估,要清楚地知道它到底是变得更毒了,传染性更强了,还是变弱了。

如果一种疾病防控的成本不是很高,我们当然是希望把它扑灭,但是随着它的控制成本越来越高,而病毒毒性却在变弱,那我们付出的成本和收益就会不成比例,这个时候要调整策略;当然也不意味着坐等病毒,我们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更好的防控、医疗救治降低影响。随着病毒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病毒强、防控严,病毒弱、防控松。

实际上现在香港依然有很多防控措施,比如我们每天从早到晚到哪里都戴口罩,哪怕去健身房跑步,也要戴;到处都有免洗洗手液,走到电梯口人们都会习惯性地按一下;风险比较高的社团或者单位会要求每天做抗原检测,阴性才可以进入。医院也会设置临界标准,医疗资源比较紧张了,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随时调整。

新加坡也是这样,它会以重症病人或病床的使用率作为晴雨表,发现病人突然多起来,政府就会要求大家戴好口罩,尽量居家或不要聚餐。

就像军备竞赛一样,病毒在往前跑,我们也要跟上。社会和每个人一起同心协力,实际上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来源 央视网

编辑 王帅

二审 刘娟

三审 刘丹

  • 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29日下跌
  • “小狐狸”受伤了,跑到人家里求助 市民:警察来处理
  • 香港举办“阅·无止境”高峰论坛 致力推广全民阅读
  • 安徽省消保委电子电器行业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
  • 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958人出发
  • 澳门:两座哪吒古庙护佑一方黎民
  • 2023年天柱县应急管理人才促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培训班赴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 助力衍生品市场服务国家战略 四大期货交易所“各显神通”
  • 担当尽责提升实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年来监督工作回眸
  •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_7
  • “碧桂园·梦里巴国”爱心专列1月22日准时发车
  • 两天两次!航司与志愿者协力完成“生命接力”
  • 为什么关于新冠后遗症的表述变了?专家:奥密克戎毒株还没有明确后遗症报告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