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事丨镇远县蕉溪镇人民政府王清萍
我叫王清萍,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蕉溪镇人民政府的一名干部,也是脱贫攻坚战线上万千同行中的一员。 2018年6月我产假结束后,调整到蕉溪镇社会事务办工作,并兼任了蕉溪镇田溪村两个村民小组包组干部,帮扶田溪村牛塘组8户贫困户。我并没有对新的岗位、新的要求产生畏惧,于我而言,工作对人的核心要求只有一个:干,认认真真干,踏踏实实干,仔仔细细干。

走访特困老人
两年多的时间里,我走遍了蕉溪镇14个村(居)的许多村径寨头,经常排查走访低保户、特困户、大病户、急难户、受灾户,每到一户,就有可能上演一幕人间悲苦;每一次救助,就加深一次对“扶”与“攻”的感悟。 我曾走访过一位老党员,老人无儿无女,独自居住。镇政府帮助他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硬化通村通组串户路及庭院,通水电,并帮助其申请获得了特困供养补助资金。对于救助物资,村干部说老人总是不愿意接受。老人家中物品虽旧,却干净整洁,政府发放的救助物资被他整整齐齐摆放在屋内。
核查特困申请
他说如果我们工作晚了需要留宿,他就把物资拿出来给我们用,还让我们留下来吃他刚挖的红薯。谈话间他不卑不亢,语气平淡,面容祥和。我见过的孤寡老人,有的表情痛苦,有的愤世嫉俗,有的悲伤难过,唯独他,让我感觉自己的出现似打扰。屋能避雨,衣能遮体,国家挂念,他知足矣;行动自如,生活安宁,国家挂念,已是桃源。 像老人这样需要国家救助的困难群众还很多,他们当中或是面临暂时的困难,或是需要长期的保障。面对弱势群体,我们多次组织开展大排查,多次强调日常排查监测。我们建立台账,部门联动,应“症”施策,为的就是在全面落实兜底保障的道路上,依政研判,应兜尽兜,应救尽救。这是做好兜底保障与扶贫政策相衔接的重要举措,更是需长久坚持的工作日常。
慰问受灾群众
“我没有成功,没有失败,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我没有尽力,没有放弃,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我一直勉励自己,工作时全心全意,于工作于人民问心无愧。如今,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得益于万千脱贫攻坚干部的无私奉献,托起了中国农村的大变样,也托起了人民生活的大变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伟 整理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田旻佳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