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风雪高原行丨记者随笔:阳光风雪走阿里

新华社拉萨1月18日电(记者李华、陈尚才、陈泽鹏)接到采访任务,小分队将前往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西藏阿里地区采访调研。车载供氧设备、保暖睡袋、急救药品、路餐……一切都在按极高海拔出差标准,有条不紊地准备着。

风雪高原行丨记者随笔:阳光风雪走阿里
(图侵删)

此时,雪域高原正喜迎2024年的到来。

1月5日,记者路过日喀则市仲巴县时拍摄的雪景。新华社记者陈尚才 摄

元旦刚过,我们一行4人从拉萨出发,沿着国道318线、219线一路西行,两天时间行程近1300公里,抵达此行第一站——普兰县。

虽然这段漫长的行程,对在藏记者来说是“常来常往”“家常便饭”,但这一次,我们一行需要克服低气压、低温、缺氧的自然环境,深入阿里地区安全完成一次周期较长的采访报道任务。

因地处高海拔地区,阿里高原的冬天常常是“一场风雪赶着另一场风雪”。用阿里干部的话说:“暴雪的世界里,找不到你和我。”

今年却很好,阿里地区至今还没下过一场暴雪,只在我们经过日喀则市仲巴县时,阴沉的天裹着冷风,飘雪染白了原野里的荒草。穿过风雪,到处却是明媚的阳光和壮美的风景。

冬日里的阿里高原(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尚才 摄

透过车窗按下相机快门,或停车驻足,总想把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错、拉昂错的美尽收镜头,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也印证了那句话:美,永远在路上,永远在下一程奔波中。

深冬的阿里高原,天空仍是一如既往的湛蓝,荒凉的平原簇拥着荒凉的群山,有名字、没名字的雪山就在荒凉的尽头处绵延,一棵棵班公柳在孔雀河谷努力挺拔着枝干。阳光温柔地照拂着村庄、河谷和雪山,一会变出橙色,一会吐出粉嫩。

守着高原的夕阳,总看不够阿里的晴空。阿里的天空离大地很近,纯净而深邃,蓝得像泼过钢笔墨水;阿里的天空和静谧相连,奇幻而辽阔,远得像蓝色大洋在延展。阳光就为这深邃和辽阔,着了时时变幻的底色。

黄昏的尽头,夜色笼罩了阿里高原。近处的灯火与远处零星的灯光,交织在一起。

札达县楚鲁松杰乡巴卡村巴角组村民欧珠多吉夫妇在新房客厅合影(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陈尚才 摄

我们每到一座城镇,都是伴着路灯光,沿街挨户寻找餐馆。所幸,每每寻找总有几家面馆和川菜馆还亮着灯。在与餐馆老板的聊天中方知:春节将至,很多进藏的商贩已提前返回家乡准备过年,城中开门迎客的店铺已不多,不几日他们也将返乡。

坚守也无处不在。在普兰县城,我们和干部占堆聊天得知,今年他将在单位值班坚守;在札达县楚鲁松杰乡,村民欧珠多吉刚从型钦牧场驻点巡逻回来,不日还将前往那里轮班;在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站长多吉加布和22名民警仍坚守海拔5118米,共护一方平安……他们默默坚守在纯净辽阔的祖国边疆,站成阳光风雪中的“守望者”。

  • 董诚明:加快道地药材基地建设 挖掘道地药材优良特性
  • 红军长征途中八个重要节点城市在桂林达成合作共识 共进共赢
  • 长治襄垣设立农机便民服务点延伸服务触角
  • 科特迪瓦:共有294074人为政府服务其中公务员265499人
  • 甘肃建覆盖多要素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 王毅会见吉尔吉斯斯坦外长库鲁巴耶夫
  • 2024年浙江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居全国第二
  • 卢云秀夺得女子帆板RS-X级冠军
  • 西安斩断超排柴油车“黑尾巴”
  • 三尺讲台育桃李 四轮驱动铸师魂——贵州大学大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春耕备播忙,夏粮丰收基础实
  • 大河沿镇:植绿添新 共赴春日之约
  • 风雪高原行丨记者随笔:阳光风雪走阿里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