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六盘水白岩脚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峰:树上摘果树下采药 “叩响”群众致富门

山大沟深、偏僻陡峭。从发耳高速收费站驶出,沿着盘山的通村路蜿蜒行驶半小时,便来到了六盘水市水城区发耳镇白岩脚村。再过10多天,这里的蜂糖李即将“甜蜜上市”,郁郁葱葱的李子树上已挂满累累硕果。“前段时间还被暴雨打掉了不少呢。”驻村第一书记高峰心疼地说。

六盘水白岩脚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峰:树上摘果树下采药 “叩响”群众致富门
(图侵删)

果香四溢日子甜

白岩脚村地处海拔1500多米的大山深处,仅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24个村组,居住着4700多名苗族、布依族村民。这里曾经是全国深度贫困村,如今依托种植精品水果和发展林下经济,白岩脚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这背后离不开高峰驻村“5年+”的辛勤付出。截至2022年底,白岩脚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5000元增长至1200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也从10万元增长至56万元。

2018年11月,受六盘水广播电视台选派,高峰放下镜头和纸笔,成为守护村民致富梦想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坦言,“从见证‘他’到成为‘他’,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白岩脚村虽说不大,但工作千头万绪,比如基层组织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治理、安全生产、地质风险预警等等,尤其是眼下正在热搞的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每一项工作都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乡村发展繁荣。

他的无人机时常在村子的上空盘旋,一个个产业致富的法子也快速落实到位。

在高峰的带领下,近几年来白岩脚村在耕作难度较大的山坡,共计种植玛瑙红樱桃、蜂糖李、红心柚、刺梨等精品水果4500余亩。产业虽然有了,但高峰又发现了新问题,村民们对产业的管护意识不强,从而导致种植的樱桃、蜂糖李等水果的产量不高,达不到预期目的。为了增强村民管护意识,高峰积极筹措资金打造了蜂糖李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对比,实现了增产增效。

“能不能树上树下都来钱呢?”于是,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中药材种植的想法又在高峰心里盘旋。

2020年9月,白岩脚村建立了12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主要在樱桃树下种植中药材头花蓼。2022年基地又引进新品种黄蜀葵进行种植。今年,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村里又建成配套了中药材初加工厂。

通过采用“企业(贵州威门药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行“订单式”农业发展,尤其是盛花期每天需要几十位村民进行采摘,家门口就业效果明显,仅此一项就带动三十余万元收入,“一地两收”的产业模式也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时光荏苒。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肩扛摄像机的媒体人,到走村串户逢人便要聊上几句的高书记,高峰帮助和见证着“组组响”和水泥路等基础设施的修建,干净整洁村社翻新、种植产业的发展……五年来,高峰累计筹集397万元资金和78万元物资,先后组织建设党员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基地3个,建成农民休闲广场1个,建设完成1000立方米的冷库一座,建成村集体示范基地2个,中草药加工厂1个,育苗基地1个等,为白岩脚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白岩脚村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种植,驻村第一书记高峰正在观察蜂糖李的长势(左一)

今年5月,两年一轮的驻村帮扶到期,但因为同时轮换的同事家里有困难,高峰主动请缨“再干一届”。接下来,他准备利用发耳镇“果蔬之乡”的品牌优势,加大与“首杨水果”等企业合作,开拓销售渠道,壮大精品水果的附加值,打造村集体经济的异地发展,用好冷库物流综合平台,开发樱桃果酱、杨梅饮料等农特产品……

乡村振兴是一场马拉松长跑,既要有速度还要有耐力。“仔细想想这与当一名记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高峰说,只要第三轮驻村不再延期,2025年5月他还可以赶得上儿子的小学毕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勤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 人类有望造访的六颗卫星藏着哪些秘密
  • 新华全媒+丨立体交通 绿色智能——北京丰台站全新亮相
  • 这个春天的第一笔订单,发往湖北 战“疫”中,民营企业消费扶贫一举两得
  • 全球连线|加拿大“网红”体验中国式现代化之二·看,鹰飞之城
  • 河南启动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
  • 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港举行 共探中医药发展新机遇
  • 何为“公正用人”?记住这六个字
  • 杜绝小广告 美化大环境
  • 新华国际时评: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 “在奔跑中你会遇见……” 乐享贵州醇,在花园式工厂养眼养胃养肺
  • 秀我中国|麻醉医生 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天使”
  • 清明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
  • 六盘水白岩脚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峰:树上摘果树下采药 “叩响”群众致富门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