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治理”变“我要治理”!江口净河村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实效
走进江口县德旺乡净河村,四周群山叠翠,河水清澈洁净,一条条硬化路纵横交错、穿组联寨,一座座特色民居依山而立、古朴自然,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水墨画。

“空气好了,村庄美了,河水清了,生活在这里越来越幸福!”提及村里环境的改变,德旺乡净河村的村民赞不绝口,大家说,现在村组道路每天有人清扫,生活垃圾天天来收集,大家环境卫生意识也增强了。
近年来,净河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找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作用落细落实,逐步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共同跟着干”的新局面。
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江口县德旺乡净河村环境整治
“村党支部组织志愿者进组入户向村民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倡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使广大村民将环境治理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村党支部书记刘国海说。
环境改善,还要宜居。净河村依托“水美乡村”项目建设,围绕建设“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目标,采取河道排口封堵、完善收集配套管网、控制河面源头污染,强化两岸垃圾治理,改善河道泄洪能力,修复了凯土河沿岸生态,还凯土河以“清秀的面容”。
村党支部依托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结合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旅游公厕、活动广场、立面改造及沿河步道等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以前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以各种名义办酒席,大家爱攀比。现在,‘组委会’制定了禁止乱办酒席的村规民约,有效遏制了不良风气。”净河村洞下组组委会主任杨光远说。
杨光远所说的“组委会”,按照江口县“民心党建+组委会”乡村治理模式和“选管火的人、讲管用的话、办管用的事”原则,以自治为基、以村民组为自治单元,净河村在村民组内选举3到5名德高望重的群众组成组委会,代表村民利益,受村民监督,为村民负责。同时,组委会成员还担任宣传调解员,主动向群众宣传政策,化解群众心结积怨。截至目前,15个组委会48名成员,先后协调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为民办实事200余件次。
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村党支部还按照“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要求,将全村划分为四个大网格,配备4名网格长、15名网格员、43名联户长,明确网格员和联户长职能职责,并将农村党员放在乡村治理组织体系的重要末梢位置,积极组织开展信访维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全面推动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
“通过运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村里很多群众都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来,矛盾纠纷少了,邻里之间也更加和睦。”净河村第四网格长兰应阳说。
随着村民广泛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理念逐渐从“要我治理”向“我要治理”转变,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郑洁
编辑 孙蕙
编审 付松 杨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