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区试工作交流会在贵阳召开
12月10日-11日,由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贵州省种子管理站承办的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区试工作交流会在贵阳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种子管理部门、各主要农作物品种区试主持人、部分抗性鉴定和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共8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贯彻落实了2020年全国省级种子站长会精神,交流了各省今年农作物品种区试工作举措及取得的成效,讨论了农作物区试体系建设,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建民院士作现代生物育种专题讲座。
全国农技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信全面总结回顾了“十三五”以来区试工作取得的成效。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区试工作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面向产业、面向生产,切实筑牢种业管理和技术支撑根基,不断提升品种审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公正性,促进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为保障“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作出积极贡献。十三五期间全国审定各类型品种1.68万个,比十二五增加117%。审定品种中,水稻和玉米是审定的主体,共占82.0%;绿色优质专用品种比近20%,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种源。
刘信强调,新时期品种区试工作面临诸多新形势新要求,品种区试作为品种选育推广的关键一环,各地必须高度重视,新阶段要重点抓好5个方面工作:坚持统一归口、分类管理原则,统筹抓好各渠道试验组织管理;全面推进品种试验信息化建设,完善主要农作物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划分,提升品种试验能力水平;优化区试审定评价指标,推动品种审定由从宽向适度从严转变;健全品种退出机制,适时启动品种撤销审定工作;创新品种展示评价体系,加强各省种业事业机构协同配合,助力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级干部向青云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贵州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贯彻实施新种子法,稳定区试财政资金投入,修订并出台《贵州省农作物种子条例》,不断创新品种区试审定机制,区试工作逐年迈上新台阶。此次全国农技中心在我省召开工作交流会,既是对我省种业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期望和鞭策,也为学习先进经验提供了平台和契机,我们将加倍努力推进现代种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婷
编辑 朱梦怡
编审 徐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