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柚”见丰收——播州区马蹄镇团江村蜜柚产业发展观察

00:50

“柚”见丰收——播州区马蹄镇团江村蜜柚产业发展观察
(图侵删)

10月28日,播州区马蹄镇新坪村村民廖贵带一家4口人,来到团江村大塘组陈礼群家的蜜柚基地里,来购买新鲜的蜜柚。2元一斤,客人自己采摘后过秤。

不一会儿,一家人自采了蜜柚10来个。“酸甜可口,柔软多汁,太好吃了。”廖贵一边剥开蜜柚品尝一边说,团江的蜜柚好吃,去年我来买了4次。

陈礼群家当门的这片蜜柚地,有5亩,去年收果近3万斤,销售产值达6万余元。“种柚子,一亩能够产5000—8000斤,按照2元一斤计算,可收1万以上。”陈礼群说,亩产万元不是梦想。

随同采访的团江村村委会主任杨进说,全村337户农民种植柚子,亩产上万元的有70户。

石漠化地带引进琯溪蜜柚

“土肉浅来地皮薄,天干庄稼无着落;经不起哟十天干,经得起来十天落,夏季十天干过后,树上叶子都干落。”这是当地村民编唱的山歌和顺口溜,是团江村石漠化、沙化地带薄弱环境的生动描述。

2015年,团江村村干部杨进参加中组部组织的乡村产业发展培训,认识了三红蜜柚种植大户、省人大代表、思南县渔溪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强。于是,杨进亲自去考察学习,并将团江的土质带到检测机构化验,确认了团江村的土壤适宜种植蜜柚。

村支两委邀请领导、专家,从土壤、气候、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酝酿种植“三红蜜柚”的想法在村民中达成共识。

通过向上争取巩固退耕还林、扶贫专项资金等项目,融资30万元,引进正宗琯溪蜜柚种苗,发动3建起了蜜柚基地,共有337户,面积达2006亩。村里组建了团江团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剩余的5万元专项款,对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进行了3年的服务。2019年,部分开始挂果,挂果量达到1万多斤,3天时间就卖完。

2020年,合作社将蜜柚交给农户自行管理,出现挂果率极低,果子大小不一;部分蜜柚苗几年都挂不上果,村民们将不挂果的柚树称为“公子”。有的村民,甚至将不结果的“公子”柚子树砍掉了20多株。村委会和村民们开始“心慌”。

专家传技:“公子”开花结果

团江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德茂,2020年11月将从贵州农学院蔬菜专业毕业,且长期从事果蔬产业发展的区林业局干部李光明应邀到团江村。至此,李光明开展了4年的免费技术指导服务。李光明进驻团江村蜜柚基地调研发现,村民们用柴刀、镰刀乱剃树丫,枝条切口被砍破,树冠无形状。

李光明的第一场培训会是剪枝,他首先教村民们认识结果枝、营养枝、开花枝、陡长枝等,并将剪枝的技术编成口诀:剪上不剪下,剪直不剪平,剪强不剪弱……,让村民们背诵,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村民陈礼群家的土里,有一株蜜柚很特别,柚叶宽大,叶色浓绿,长势极旺,周围的苗都挂果了,唯有这棵树不挂果,当地村民们把这种不挂果的树称为“公子”。这次田间培训课,有30多位果农参加。或许是果农们对李光明技术的考验,一致邀请他去剪这棵“公子”柚。

“我记得,这棵树有8根鸡蛋粗的徒长枝,我剪了6根,留下2根。”李光明说,剪枝要舍得剪旺枝,留小枝。

次年,这棵柚子树结果40余个,收获了100多斤。村民们常常参观剪好的样本树并传言,李专家技术不得了,将“公子”树医好了。从此,李光明的名字在团江村被村民熟知。

让“公子”开花结果,正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马蹄镇组织委员胡涛说,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的像李光明这样的专家赋能科技,突破技术瓶颈。

9名精管户示范带动337户果农种柚

“剪枝、施肥、防虫、梳果、套袋……”等专项技术培训会,李光明毫不保守。每次召开培训会,有14名种植大户必须参加。原来,村里通过考察,在每个村民组选择有思想,有文化,有带动能力,不保守的果农1—2名共14名种植大户。通过培训,从中筛选出9名为精管户,即精细化管理示范户。

李光明说,每到一个生产环节,他会精心准备培训资料,要求9名精管户必须到场,经过培训后的精管户,示范带动其他百姓种植。

“村里要求,每个精管户在进行剪枝时,要通知果农来现场看。”杨进说,通过“专家做给精管户看,精管户带领果农干”的方式,示范带动全村蜜柚种植。

去年团江村2006亩蜜柚普遍挂果,总产量100万斤、总产值达230万元,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0452元增长至2023年的22717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蜜柚与养牛形成的长效产业链

在团江村的田间地头,“草、柚”相间是一道风景。很多养牛大户在柚子地行间种植了皇竹草。每每蜜柚采收结束,村民们就开始清园,在冬腊月施第一次底肥。

“李局长在指导施肥中,提出了‘斤果斤肥’,当年收多少斤柚子,收果后就要施多少斤牛粪”,村民杨贵生说,这种施肥方法是为了提高果树的坐果率,促进果实的生长和发育,能够保证果实的品质和口感。

村民熊键养牛40头,牛粪经过发酵后,直接追到自家的柚子园里,柚子园中种黑麦草,实现了牛粪种草养树,草喂牛的循环。在团江,柚子+辣椒、柚子+红薯、柚子+蔬菜、柚子+草的套种模式,随处可见。

这些年,团江村探索出了“种草养牛、牛粪制肥、肥料种柚”循环长效产业链,实现柚子、养牛产业的双增收。养牛规模从最初的300余头发展到1700多头,年出栏量提升到600头,可实现产值收入1200万元,纯收入近200万元。  

“柚王”柚子“歇树”:急需注入新质生产力元素

在大塘村民组,去年,团江村举办的柚子文化节,通过称重的方式,2022年和2023年的评比,杨贵生以7.6斤、10.4斤的成绩连续两年获得“柚王”称号。

杨贵生夫妇邀请记者到他家的柚子地参观,见到柚子果实长势不错,但是柚子树叶面有白色斑点。李光明说,是长蚧壳虫的症状表现。杨贵生指着一棵蚧壳虫严重的树说,这棵树去年结了三四十个,今年只结了6个,“歇树”了。

在团江村,记者到了十多块地查看,有约五分之一的柚子“歇树”,针对这一现象,李光明分析原因有六:一是花芽分化不良,授粉率低;二是剪枝不当;三是营养不良,落果现象严重;四是采果期延长,影响成花;五是气候原因引起的授粉不良;六是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导致落果严重。

杨贵生是“柚王”,又是精管户。“歇树”现象反映出精管户的田间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需要提升,更需注入更多的新质生产力元素。

采访结束时,李光明告诉记者,他和村里商定,正准备为编写团江村的蜜柚标准化指南,须经相关单位审核备案后,正式按照这一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这一指南,是团江村村民蜜柚产业发展的蓝图,期待相关单位为这一蓝图注入活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洪飞

通讯员 蒋侠

编辑 吴浩宇

二审 何美

三审 钱诚

  • 总投资405亿元的29个项目签约落户重庆永川
  • 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亮相杭州亚运会代表团团长
  • 南方电网毕节市郊供电局:新建线路提升区域电网自动化水平
  • 2024中国科协年会7月在广西、北京举办 将推出6大版块24项活动
  • 教育部: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 “第九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召开
  • 追梦中国人|高铁夜行侠
  • 文旅新探丨“尔滨”书香地图
  • 又一超大型国际能源装备在青岛交付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
  • 摩擦不断,日韩关系难转暖
  • 江西景德镇高新区全力唱响“小赣事”帮代办服务品牌
  • “柚”见丰收——播州区马蹄镇团江村蜜柚产业发展观察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