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中国西南地区首个白冠长尾雉繁殖野化放归基地在渝投用

中新社重庆11月5日电(张旭)记者5日从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获悉,随着20只人工繁育的白冠长尾雉近日进入保护区,标志着中国西南地区首个白冠长尾雉繁殖野化放归基地正式投用。

中国西南地区首个白冠长尾雉繁殖野化放归基地在渝投用
(图侵删)

11月4日,位于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雄性白冠长尾雉。(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白冠长尾雉是中国特有珍稀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易危物种。值得一提的是,白冠长尾雉的尾羽可达2米以上,被称为“雉翎”。京剧中武生和刀马旦头上的羽毛装饰“翎子”,多是由白冠长尾雉最长的两支尾羽制作而成。

“因此,早年间,白冠长尾雉的尾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收藏品。”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杨泉介绍说,飘逸的长尾为白冠长尾雉赢得“森林凤凰”美誉,也给其生存带来几近毁灭性的打击。

白冠长尾雉曾分布于中国东西部山地。2000年后,多方调查数据表明,该物种在中国西南地区野外基本消失,仅在少数动物园有人工养殖。近年来,重庆动物园白冠长尾雉人工繁育技术获得突破,种群数量不断扩大,为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项目提供了可行性。

要从根本上解决白冠长尾雉的易危现状,恢复野生种群数量,野化放归是一种有效方式。杨泉说,野化放归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栖息地环境保护与修复、种群扩繁、野化训练、放归试验、野外再引入等;这项工作需要持续不懈的努力,期待与各领域、多学科的专家开展合作,让基地繁殖野化的白冠长尾雉真正回归自然。

据了解,接下来,保护区和重庆动物园将统筹管理方式、技术方法和科研进程,同步开展多项试验研究工作,以科学有效手段促进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项目的顺利实施。(完)

  • 栗战书会见萨尔瓦多国民议会第一副议长奥兰特斯
  • 国际移民组织:逾140名非法移民在塞内加尔海域溺亡
  • 哈尔滨的哥十年风雨无阻 副驾驶永远是女儿
  • 第一观察丨领悟习近平主席关于金砖合作机制的重要论断
  • 黄土坡上 泉水叮咚
  • 一场生态与发展的双向奔赴|从生态佳迈向“生态+”
  • 杭州亚残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WH2级决赛:刘禹彤夺冠
  • 特朗普呼吁美国人勿囤积食品和其他生活用品
  • 2024年贵州技能大赛—“创新杯”第六届评茶师职业技能大赛在贵阳举行
  • 几内亚比绍总统恩巴洛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 教育部印发《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
  • 「多彩新论.图里有理」推介好物 买卖全球
  • 中国西南地区首个白冠长尾雉繁殖野化放归基地在渝投用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