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巴中通江“大户代种”让土地“活”起来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8日电 (陈亚运 符理)“科学种地,省时省力,热闹又开心。”“每天都有现钱挣在包包里多好嘛!”连日来,在巴中市通江县铁佛镇尖包岭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农户们有序作业,放眼望去,阡陌纵横、路通渠连,笔直的田埂绵延不绝,蔚为壮阔。

近年来,通江县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通过大户代种、生产托管等方式,让耕地应种尽种。

“作为农二代,对农业农村有一种特别的情感。”铁佛镇尖包岭村四组村民伍元江说,今年春节回家,看见镇上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处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深深地触动了他。“当时就决定留下来,在家乡干农业,让土地不撂荒。”

铁佛镇尖包岭村是典型的劳动力输出型村落,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孺,导致大量农田闲置。为破解这一难题,尖包岭村“两委”通过组织召开群众会,征求广大党员意见,探索了“党委领导+村企服务+大户代种”模式,提高土地使用率。

“通过报名,我们筛选了4个大户,把全村的1600多亩高标农田全部交由他们种植。”尖包岭村党委书记米本平说,大户按每亩40元向村集体交纳服务费,其中服务费用的50%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另外50%以奖补的形式返给种田大户。“这样既盘活了土地,也调动了大户的种粮积极性。”

就这样,伍元江在尖包岭村集体名下经营了500亩高标准农田,成了村里的“种田大户”。现正组织劳动力开沟、理厢、施肥,全力建设千亩玉米示范种植技术基地。

“以前自家种自家的,肩挑背磨,又忙又累。”尖包岭村四组村民李华说,现在他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全部交给了大户代种,既减少了压力还多了两份收入。“一份是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我们保持不变,另一份是给大户打工,一个月还能挣2000多块钱,简直可以。”

尖包岭村的“大户代种”模式只是通江县防止耕地撂荒,探索解决无劳动力种地问题的一个缩影。今年来,通江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科学谋划、因地制宜探索出撂荒地代耕代种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提高土地利用率,加速恢复撂荒地的新路子。(完)

  • 新华国际时评:欢庆时刻,世界缘何更加关注中国
  • 科特迪瓦:共有294074人为政府服务其中公务员265499人
  • 古特雷斯:青年人参与对推动气候行动至关重要
  • 行驶大货车轮胎着火脱落“突袭”小车,多名交警神反应配合秒处险
  • 美媒:美官员已制定计划,拟关闭多个海外领事馆
  • 煤电油气全力保供
  • 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新增工业智能制造领域项目
  • 全球连线丨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口号公布 初版赛程方案出炉
  • 回收站内露马脚 火眼金睛破盗案
  • 截至3月14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 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中国战队提前锁定冠军
  • 5种让你很会拉屎的青菜,堪称“肠道拖把”!节后换着吃,给肠道洗洗澡,便便一通到底
  • 巴中通江“大户代种”让土地“活”起来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