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用职业能力建设吹响乡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集结号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2日电 5月11日,全国首期《新时代乡土文化宣讲师》职业能力培训班在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开班。

参与此次开班典礼的专家“阵容强大”,包括福建农林大学原副校长林文雄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科学与社会中心的创始主任Pamela.H .Smith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历史系高彦颐教授、台湾地区"中研院"院士梁其姿、生物科学家吴林坤教授、乡建领军人物邱建生博士在内的专家学者悉数出席。
乡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独特地方特色和文化精神的文化形态。它是人类历史上各种文化形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和独特性的重要体现,更是人类社会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2022年4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的目标。乡土文化的传承、传讲迫切需要培养一批能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将在乡村的青年人才聚起来、用起来、留下来,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宣讲人才队伍,以多元化青年人才为支撑,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
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立足乡村,深入调研六个月,发现了“土专家”的需求,大胆创新推动《新时代乡土文化宣讲师》职业能力建设,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培育,为这些扎根基层、立足乡土的“土专家”探索实施乡土人才评价体系,试点推行乡土人才专业职称评审工作,通过职称这张“名片”,激发乡土人才爱故乡的情怀、使命感、荣誉感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的责任感,为打造乡土人力资本池贡献专家力量。
开班典礼上,中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荣誉院长温铁军教授相隔千里为学员们发来开班寄语。他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要是乡土文化的伟大复兴,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宣讲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宣讲师要深入调研乡土社会的在地特点,要尽可能迈开双脚,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向乡土社会,训练调查研究的能力,将乡土社会的特点变成宣讲题材,做一个接地气的人才,做真正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
在“我眼中的乡土文化”专家寄语环节中, Pamela.H . Smith教授寄语:“宣讲师们要建立生态文明思维,掌握具身知识和本土知识。”生态学吴林坤教授寄语:“我们要培养一批真懂、想干、会干、真干的人,前仆后继、不胜不休,打造乡土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丰富多样的乡土新业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