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湖南祁阳绿肥还田为稻田注“营养”

中新网永州3月27日电(谭俊杰  何艳飞)紫云英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养土能手”,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有机质。近年来,湖南祁阳市依托红壤研究机构提供的科学依据在当地推广“双季稻+紫云英”轮作,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

湖南祁阳绿肥还田为稻田注“营养”
(图侵删)

紫云英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一剂良方。陈斌摄

时下,在粮食主产区祁阳白水镇绿肥还田项目区,紫云英花开正盛,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站的农业专家现场察看紫云英根瘤固氮情况,给农户翻耕时间提出科学依据。

白水镇种粮大户杨伍桂种了800多亩稻田,三年前在农业专家指导下开始采用“双季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他发现绿肥还田能够替代40%化学氮肥,遂降低农药使用量,土壤肥力、通透性等状况越来越好。

“使用绿肥不仅改善了土壤,还减少了化肥使用量,让稻谷品质更好。”杨伍桂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种植普通水稻亩产稻谷500公斤,扣除成本,亩均纯收入510元,种植有机水稻亩产稻谷400公斤,加工成有机大米出售,每公斤要增加2元以上的收益,亩均纯收入逾千元,比以前翻了一番,且水稻生长周期长了,米质也更好。

位于祁阳文富市镇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站早在1982年就开始进行稻稻绿肥轮作、绿肥(紫云英)替代化肥效果和绿肥(紫云英)稻草还田效果定位试验。

由于紫云英根部长有很多根瘤,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氮肥工厂”,能吸收空气中的氮固定在植株体内,翻压还田后紫云英可以把氮素养分释放到土壤里,从而改良土壤结构。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站经过长期研究,已积累土壤样品超过20000份,观测研究数据达160万个,为南方稻田减化肥、减农药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农业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我们通过长期监测和技术推广表面,绿肥还田能够提升土壤肥力使水稻单产提高4%到6%,也是保持土壤健康的关键措施。”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祁阳综合试验站黄晶说。(完)

  • 广西北流巡警在暴雨中救助摔倒老人
  • 2021年10月11日 胡忠雄 政务简报
  • 浙江新观察:竞逐“新赛道” 合力“闯世界”
  • 8年两会上,那些暖心的话
  • 专访:中共领导中国取得巨大成就为各国政党带来启迪——访泰国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颇钦
  • 疫情之下 那些“高冷”的大型物理学设施还好吗?
  • 生态环境部:围绕4方面重点任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 2021台湾大学生江苏实习就业特训营在昆山开营
  • 新华时评:蓬佩奥离间中非关系不会得逞
  • 从江县秀塘乡:灵芝种植撑开“致富伞”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 4月亚洲制造业PMI为51.5% 延续温和复苏趋势
  • 栗战书会见萨尔瓦多国民议会第一副议长奥兰特斯
  • 湖南祁阳绿肥还田为稻田注“营养”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