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四新四化蹲点报道」卡蒲毛南族乡:文旅结合创新业 民族特色助振兴

在黔南州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有着全国唯一一个毛南族乡,也是贵州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地——卡蒲毛南族乡。这里民族特色浓郁,拥有多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卡蒲乡,样式繁复美观的“议廊”、民居上双人顶头的特色窗花、身着毛南刺绣纹样服饰的村民,都凸显着这里浓厚的毛南族民族文化气息。

「四新四化蹲点报道」卡蒲毛南族乡:文旅结合创新业 民族特色助振兴
(图侵删)

过去,这些“深闺大院”的毛南族文化,如今正在以一种新的形式走出大山。  “最开始,我就是爱上了毛南族精美的刺绣工艺、民族医药和文化气息,想到将它做成一番事业,推广出去,以文化赋能文旅产业和手工业。”贵州康之源民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之源公司)是2017年引进到卡蒲乡的一家从事医疗健康产业为主的民族工艺产业的公司,作为总经理的姜涛,不只把这视为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对毛南族文化的热爱。

姜涛向记者介绍,在卡蒲乡,康之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结合贵州医科大学中草药香囊防病治病研究和当地的刺绣工艺,研发生产经营毛南手工香囊、医用物资以及毛南族妇女手工文创产品等,主打产品“黔锦天香”牌毛南香囊是将毛南族地区特有的“香茅草”等中草药,与毛南族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相结合,将毛南族传统的虎头、牛头等图案绣在香囊上,作为旅游产品,在周边去景区及贵阳等地的民族特色商店中销售。美观的同时,还具有预防感冒、防流感等作用。  “这些刺绣的活,以前在家里老人都是绣在衣服、床单上,就是自己好看,还没想到可以拿它来赚钱。”家住当地新关村的绣娘石廷霞刚在公司工作不久,手底下的活却已经很熟练,一块块蓝黑白相间的毛南族特色刺绣品不断地经他的手从缝纫机下流淌出来,被包成香囊。“进厂以后,我们一个月工资能有2000余元,对新员工还会组织业务熟练的绣娘进行培训活动。”石廷霞说,乡里像他这样的绣娘还有很多,为乡里解决了就近务工问题和过去依靠传统农业仅够糊口的家庭的收入问题。

据了解,康之源公司现有厂房3000平方米,手工艺坊800平方米,种植香茅草200亩,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方式,年产值2000余万元。公司的员工,包括管理层人员基本都是当地居民,辐射带动就业150余人。  在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多种产品,从“黔锦天香”品牌的绣花儿童健康香包、纯手工艺布挎包、车饰车枕等布艺产品,到“天屏防护”品牌的香囊口罩等各种医药产品,展示架上的商品不仅结合了毛南自身的文化符号,也透露着现代工业化的气息。

同时,乡里还修建了毛南非遗传承工坊,以工坊研学的方式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毛南刺绣,传播毛南文化。既有产品“走出去”,又将客人“引进来”。  “我们始终坚持民族文化导向,深入挖掘毛南族民族文化,并与乡村发展相结合,使之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卡蒲毛南族乡党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委员谢琳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向颖羿

编辑 孙远铭

编审 杨仪 李劼

  • 2020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后疫情时代,山地旅游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
  •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李伟决定逮捕
  • “兴文旅 促消费 共筑文化强国”主题签约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最新人事任免_1
  • 临高在全县推广设立村级就业便民服务点
  • 全球连线|跨越国界的中国年:东非学子文脉“研习记”
  • 强化食品安全监督 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河南商城:茶农采摘忙
  • 河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3例
  • 「东西部协作」粤黔手拉手 春风暖童心
  • GM美术馆首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展出百余件经典家具设计作品
  • 厦门电信打造AI“智慧营业厅”
  • 「四新四化蹲点报道」卡蒲毛南族乡:文旅结合创新业 民族特色助振兴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