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器官纤维化新药研发再获新进展

中新网北京3月2日电 (赵斌)“作为填补世界空白的肝纤维化治疗药物研发取得新进展,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存在可逆转肝纤维化的情况。”分子病毒学及药物研发专家罗楹在“国际罕见病日”到来之际表示,肝纤维化新药研发的临床试验分别在中国和美国进展顺利,国内临床3期试验将在2024年完成临床试验数据收集,“这意味着我们自主研发的新药向再次填补该领域世界空白,又迈出重要一步”。

器官纤维化新药研发再获新进展
(图侵删)

医学专家与企业讨论新药研发相关问题。(活动主办方供图)

  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患有肝病的患者达到了13亿人,我国占六分之一。2018年《柳叶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乙肝传染率高达5.1%—10%,约有8000万的病毒携带者,其中2000万为确诊病人;中国患脂肪肝人数超过2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原副院长、肝病中心原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成军接受采访时表示,肝纤维化是各种肝脏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经常经历的一个动态过程。早期积极去除危险因素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但若发展到肝硬化则不能逆转。因此有效地控制此环节,对预防肝硬化意义重大,肝纤维化的可逆性治疗将为广大患者带来希望。

  成军表示,我国正在自主研发的治疗肝纤维化新药一旦成功获批,将再次实现填补该领域世界空白的创举。

  中国自主新药研发水平虽然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然而在器官纤维化新药研发领域,中国却走在前列。十多年前,中国自主研发的治疗肺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是首款在国家药监局获批的在中国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药,在世界领域填补了空白。

  业内人士透露,创新药研发因投入大、周期长、获批率低而不被喜欢“短平快”的资本看好,这也是我国新药研发水平与欧美国家比较相对落后的原因。

  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23年累计批准了83款新药(不包括中药和疫苗),创下近年新高,较上年增加67%。82款获批新药中,39款是国产新药。仅上半年时间1类国产创新药的数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

  成军认为,集采制度压缩了药物利润空间,一味靠仿制或者进口药物的企业生存空间变小,这激发了中国企业自主研发新药的积极性。(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凡人微光 │ 你努力的样子真美
  • 「先睹为快」《当代贵州》周刊2021年第18期预览
  • 中日韩三国专家对话会在韩国首尔举行
  • 三亚将于3月1日开展登山活动
  • 10月31日贵州省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发布
  • 外国在港领团和商界参访团出席东莞投资交流会
  • 上海地方国企资产总额突破30万亿元
  • 建筑施工重大隐患将被挂牌督办
  • 六盘水“四化”观摩会之“我”说|水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郭俊荣
  • 个人房产无偿赠与直系亲属应减免契税
  • 伦敦股市4日下跌_9
  • 以科技赋能思政育人!贵州机电职院举办沉浸式红色VR体验活动
  • 器官纤维化新药研发再获新进展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