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筑牢地质灾害安全防线 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那天半夜突然下雨,我就一直在村子里巡查。后来雨越下越大,我发现村寨后面山洪暴发,有发生泥石流的前兆,于是立即向乡政府汇报,并逐户拍门、打电话叫醒村民赶快撤离避让……”

提起7月27日夜间那场雨,水城区营盘乡兰花村新店子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陈克选至今仍心有余悸。在组织村民转移几个小时后,泥石流便涌向兰花村,迅速淹没了15栋房屋。因监测预警到位,转移避让及时,89户167人成功避险。
谈及当晚情形,陈克选依旧心有余悸。由于情况危急,陈克选在通知村民撤离时,忘记叫醒老伴和孙子,致使二人短暂受困,万幸的是二人均未受伤。图为陈克选在灾后的兰花村介绍受灾情况(图/郭立)
这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守护一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动案例,更是六盘水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灾理念,基层严格落实“三个紧急撤离”取得的明显成效。
泥石流淹没了兰花村15栋房屋。因监测预警到位,转移避让及时,89户167人成功避险。图为灾后的兰花村(图/郭立)
“今年4月,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印发《2023年度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2023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及采取的防灾措施,科学指导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主任杨荣礼介绍,为有效防范汛期各类地质灾害风险,六盘水建立“查、管、防、避、治”防灾体系,组织开展汛前排查、汛期巡查工作,查明全市现有一类地质灾害隐患点822处、二类风险斜坡1067处,健全隐患管理台账,落实“点面双控”防范措施,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斜坡全部落实“一体五位”防灾人员。
图为万才高在范家寨村讲述灾害发生经过(图/郭立)
7月22日,水城区勺米镇范家寨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万才高突然收到监测设备的预警消息,提示监测点正在发生地表位移。万才高立即前往排查,发现监测点有零星碎石滚落,确实存在滑坡体表土下滑隐患,于是立即向镇自然资源所汇报,镇政府立即组织危险区域内村民撤离避让。7月24日8时45分,该隐患点发生滑坡灾害。因监测到位、处置果断,受威胁区域内的10户46人全部提前撤离,无人伤亡。人防技防再次取得显著成效。
能否成功避险,及时预警提前处置尤为重要。据杨荣礼介绍,目前全市共有900余名监测员负责地灾隐患点巡查排查及监测工作,1000余名巡查员负责风险斜坡巡查排查工作。“全市还累计建成1070处自动化监测点,实现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全覆盖,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的时效性、针对性。”
六盘水累计建成1070处自动化监测点,实现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全覆盖。图为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画面(图/郭立)
加强培训是提升防灾人员业务技能的关键之一。今年4月和8月,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开展多次业务培训,共计培训各级各部门防灾人员1000余人。各市(特区、区)对各乡镇、村组、监测员、巡查员进行全覆盖培训,共计开展培训70场次,培训人员7000余人,有效提升各级防灾人员业务能力。
“不仅如此,各市(特区、区)均与地勘单位签订技术保障责任书。地勘单位至少安排3名工程师驻守县区,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杨荣礼介绍,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还联合成都理工大学成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中心,联合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等成立六盘水市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创新研究中心,开展矿山地质灾害调查、成因机理及防治对策等理论研究工作,为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细抓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在防灾减灾中‘压舱石’的作用,加快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织密防灾安全网,筑牢地灾防治工作堡垒,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杨荣礼表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编辑 向秋樾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