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反诈“最后一公里”
据公安部去年5月公开数据,近五年来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以下简称“电诈”)犯罪案件194.5万起,全国单月立案数同比连续8个月下降,被骗损失金额下降近30%,电诈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然而诈骗分子的手段正加速向精准画像、场景渗透演变,部分群众容易陷入“认知幻觉”——“我肯定不会被骗的”。
据警方统计分析,是否存在被电诈的可能性,与学历、职业、年龄无关,只与防骗意识有关。不少网友评论:“不是你不会被骗,只是适合你的剧本还没出现。”
从刷单到网络赌博、从“杀猪盘”到虚拟币、从AI“换脸”到假冒公检法,一不留神、一次被骗,就会造成一个家庭的巨大创伤。
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欲望与贪婪,侥幸与盲信,科技与人心,骗与防,进与退,一次次对决,就这样上演……
“消失的爱人”
欲断其路,必究其源。
深入调研网点一手电诈案例,是农业银行广东分行数据分析师杨文昌的工作日常。
“在我们看来非常明显的诈骗,对于那位阿姨来说,却是一个不愿意醒来的美梦。”农业银行广州华南支行营业室客服经理黄丽芬给杨文昌分享了一个这样的“爱情”故事。
那天阿姨一走进华南支行营业室,就要提前取出一笔定期存单进行转账,说到转账用途、收款方等信息时又支支吾吾。黄丽芬告诉杨文昌,这样的异常表现足以让任何一个银行员工绷紧神经。
后来经过反复引导,阿姨松口说是转账给未婚夫,还满怀憧憬地展示了两人的聊天记录。阿姨说对方是一个美国大兵,每天都给她发照片和视频,有了这笔保证金,对方才能退伍,来中国和她共度余生。“我一个人来广州打工,这么多年一直渴望有个温馨的小家。”黄丽芬回忆,阿姨当时说这些话时,神情里透露的都是幸福。
凭借较为丰富的反诈经验,黄丽芬立马觉察出不对劲——“国外、军官、恋爱、退伍、保证金”,这些信息单看没什么问题,组合在一起大概率就是“杀猪盘”了。
“杀猪盘”这个说法不少人都听说过,但背后的产业链并不被熟知。一位逃离诈骗集团的受害人通过媒体揭露了这条黑产的“冰山一角”:在诈骗集团,每个从事“杀猪盘”诈骗的人会被分配一部工作手机、一台电脑和一本厚厚的话术手册。
这位受害人还讲述了“杀猪盘”的由来:“我们一般扮演军人、高富帅等角色,以求爱的名义专门寻找30至50岁之间的女性——名为‘找猪’。培养感情便是‘养猪’。时机成熟、感情浓烈时就要引诱对方投资。前两三次我们会‘放水’,对方可以提现到账。当对方把50万、100万投进去的时候,就‘手起刀落杀猪’。”
环环紧扣的话术和心理操纵,让那些自以为陷入“爱情”的女性很难相信或承认自己被骗。“阿姨认为我在‘棒打鸳鸯’,质问我为什么要阻碍她的幸福。”黄丽芬顾不上委屈,想的是怎么让阿姨清醒过来:“骗子洗脑,我就‘反洗脑’。”
黄丽芬利用相似案例反复耐心劝导,阿姨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接受建议,拨打了对方之前以各种借口不愿尝试的语音、视频聊天,但均被拒绝,最后对方干脆不再回复。面对“消失的爱人”,阿姨恍然大悟道:“太傻了,我怎么就想不到是诈骗呢?!”
这样的“爱情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着近10年反诈工作经验的广东省江门市警察彭越介绍,近三四年来,他办理的大额电诈案件中,“杀猪盘”占比超过一半。而面对其中女性更容易被骗的事实(“杀猪盘”的被害者中,女性占比约70%),彭越根据数据和经验判断,认为原因是她们对待感情更容易“上头”。
对此,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向静认为,“杀猪盘”之所以成功,很大原因在于诈骗分子深谙心理学原理。他们善用“晕轮效应”巧立人设;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满足受害者的情感需求;透露“投资信息”来激发“猎奇心理”;利用“沉没成本效应”让其加大投入。向静建议可将普及“杀猪盘”心理控制机制作为这一类反诈工作的重点。
“反诈工作是一场持久战。仅依靠社会宣传和公安干警、银行员工的劝阻远远不够。”有着10年银行从业经历、从一名柜员成长为科技反诈专家的杨文昌感触颇深,“我们银行反诈,是要让被骗的钱转不出去,守好‘最后一公里’。”
2020年10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清理整治涉诈银行卡、电话卡行动),这无异于斩断电诈分子的“左膀右臂”。但为对抗银行的监测,诈骗分子开始转向租借正常使用的银行卡实施犯罪;部分团伙还会“骗卡”,通过代刷流水、代缴费等方式,诱骗客户提供银行卡接收诈骗资金。
“诈骗手法花样翻新,群众深受其害,金融反诈工作要与时俱进、解除民忧。我们利用科技手段,研发上线反电诈平台,阻断大量电诈,有效保护了群众的财产安全。”据农业银行总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AI技术加持下,该行企业级反电诈平台通过建立客户异常行为与异常交易监测模型,持续提升查全率和精准性,对涉赌涉诈等各类电诈风险进行实时预警,一方面可以防止资金被随意转走,一方面又能对异常转账进行提示拦截,应用范围覆盖至网点柜台、超柜、掌银等多渠道多场景。
2024年12月,以农业银行反电诈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欺诈风控体系项目”,从近1000项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十五届金融科技创新奖”。“我们在广东、浙江、上海三家分行设立了实验室。离网点和业务更近,便于分行获得更多一手案例信息,从而持续丰富反诈场景,不断‘反哺’系统模型。”
真假“姐姐”
让“子弹”飞一会儿。
说到和电诈分子“打交道”,在网点工作了快7年的农业银行广西柳州柳南京城支行网点副主任谢文莉有过不少经历,可是几个月前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她瞠目结舌:“没想到AI诈骗就在身边。”
据谢文莉回忆,陈女士来网点求助时非常着急:“昨天我给我姐转了一万五,却一直没到账,快帮我看看呀!”原来陈女士收到“姐姐”的微信好友申请,说之前手滑把她删了,唠了一会儿家常便提到误操作转给她15000元,希望能尽快转回。
陈女士表示并未收到这笔钱,“姐姐”随即打来视频聊天。看到屏幕里操着一口家乡方言的“姐姐”,陈女士彻底打消疑虑,就在附近一家银行ATM上,用农行卡转出了这笔钱。“姐姐”却说一直没收到,在其一再催促下,陈女士赶来网点。
“本来听着‘钱进钱出’就不对劲。得知收款方根本不是她姐姐的名字,我心里咯噔一下:怕不是遇到AI‘换脸’诈骗了!”在谢文莉的一再坚持下,陈女士拨通了姐姐的电话,真姐姐完全不知情,她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了。
像这样“眼见、耳听也不为实”的案例,近年来随着科技手段的翻新而愈演愈烈。警方提醒,AI诈骗的成功率接近100%。某打假自媒体工作室联合中国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曾进行过一次AI“换脸”诈骗实验,作为实验对象的亲朋好友“全军覆没”,被AI视频骗得团团转。
面对屡屡受骗的事实,多位反诈民警的共识是:诈骗分子先盗用并伪造好友身份,利用日常话术,赢得受害者信任,在视频中“露脸”只为进一步增加可信度。
认清诈骗背后的“猫腻”,成为数字时代必备的生活智慧——AI诈骗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通过技术手段合成换脸、换声的视频或语音,在视频聊天、普通电话中直接播放,播完就中断连接;在视频通话中直接换脸并替换声音,或拨打电话时直接换声。
民警提示,以上两种诈骗方式都受限于采样数量以及AI训练时间,可通过延长通话时间、多次提问、反复拨通视频等方式来让对方露出马脚。对于自称是亲友、客服等身份的人,务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核实。此外,千万不要轻易回复任何一通“烦人”的电话,因为“提取你的语音信息”可能也是骗局里的一环。
面对AI诈骗,像陈女士一样“关心则乱”的普通群众,很难第一时间识别从而掉入陷阱。可是,陈女士却是幸运的。她本来以为“血汗钱”打了水漂,一下子急哭了。谢文莉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迅速反应到客户在那家银行ATM上用农行卡转账,有一个可撤销的“黄金时间”,遂一路小跑带陈女士到农行的ATM撤销了这笔转账。
这样的功能对银行来说是“标配”,但是大部分客户不太留意——一般来说,商业银行ATM非同名转账有实时和非实时两种,如果选择延时转账,交易会在提交24小时后到账;部分银行ATM跨行转账默认24小时后到账。“延时到账这段时间,可以再仔细核实收款人信息、交易背景等,一旦存在可疑之处立即撤销。”农业银行广西分行运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北京市民杜先生在农业银行掌银上也发现了类似功能:“我在线上转账时,如果这笔钱不着急当下交易,一般会选择普通转账(2小时后转出)或者次日转账(24小时后转出),要是真的遇到诈骗,还存在撤销的机会。也算一个冷门的生活小技巧。”
除延时转账外,各银行App还设有银行账户锁,其中包含境外安全锁、夜间安全锁等。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用卡需求,把安全锁打开,设置好转账限额,避免损失。有时候,一个小功能的开启,关键时刻就能起到大作用。
手机被“硬控”
时机即“战机”。
“00后”姜梦迪,是农业银行浙江台州临海巾山支行的一名客服经理。“刚加入农行那会,赶上《孤注一掷》上映,我马上就去看了。电影中电诈分子的狡猾和残忍让我深恶痛绝。后来在这一年多的工作中,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电诈也是这般戏剧性,让人毛骨悚然。”
姜梦迪讲述了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一天,一位女士冲进网点大喊:“快快快!我的手机被人控制了!银行卡的钱要没了!”姜梦迪眼瞅着客户的手机显示农行掌银转账页面,客户一直想退出,但手机“自己”又点进去。
姜梦迪第一反应就是客户应该遇到诈骗了:“前不久我在网上了解到‘共享屏幕’诈骗,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那一瞬间,非常惊悚。”
“共享屏幕”本是一种远程协作工具,可以将电脑、手机屏幕实时展示给他人,便于沟通和处理问题,被广泛用于视频会议、在线教学、远程维修等领域。然而正是由于这份便利性,该技术手段被不法分子盯上了。
姜梦迪担心手机那端的诈骗分子可能掌握了客户的账户密码,不敢让客户马上关机,便建议拖住骗子以防对方另行登录掌银,同时建议客户赶紧用掌银挂失账户,好彻底避免产生金钱损失。经过一番“拼手速”,客户终于来到账户挂失页面。手机另一端可能观察到客户这边马上要输入密码挂失成功,便不停地回退阻止。
姜梦迪脑子转得飞快:“这样下去,客户肯定没机会输入正确密码,我就建议客户快速随意点击,只要连续输错4次就可以锁定账户。客户和骗子对决几十次。成功的那一刻我才敢大口呼吸!”再次提起,姜梦迪仍心有余悸。
后来,客户惊魂未定地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她接到一名“保险客服”的电话,说她名下有一份保险不关掉会持续扣费。随后对方报出了她的身份证等信息,她便信以为真,并在对方的指导下,下载安装了来源不明的屏幕共享软件。直到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到转账页面,客户才如梦初醒,想起平时在家附近的农行网点办业务时,经常被提醒小心电诈,便一路跑来求助。
“我们会定期学习反诈知识,也参与处理过不少电诈案件。凭借日常经验和专业素养,如果判断出极可能是诈骗后,我们会采取建议客户核实对方身份、通知警方、办理换卡改密、更改客户相关信息等方式堵截诈骗。不过手机被屏幕共享‘硬控’,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经历。”全程陪在客户身边帮忙出主意的内勤行长黄婷,也被这一诈骗手法“惊到了”。
多地警方已总结出这个套路的常见步骤:诈骗分子通常冒充“公检法”或“客服”,利用获取到的受害人信息,编造理由,获取信任;以指导操作为借口,引导受害人下载具有共享屏幕功能的软件;一旦受害人打开屏幕共享,手机上的任何信息都会被一览无余,包括银行账号、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等。诈骗分子便可以直接控制手机或者登录受害人的手机银行将钱财进行转移。这样看来,屏幕共享实际共享的是“钱包”!
据警方提示,被骗了也要保持冷静,及时把手机关机,即可切断远程屏幕共享功能。银行工作人员还特别强调,如果对方已经知晓银行账号和密码,应在报警的同时尽快联系银行进行挂失。
“被骗钱款虽有可能挽损追回,但诈骗给老百姓带来的伤害不可计量,作为金融部门,我们通过采取科技手段,持续发力,防患于未然。”农业银行总行从事网络安全相关工作的人士介绍,“通过智能风控模型,农行掌银对操作交易的设备、账户、位置等多维度信息进行实时分析。例如,如果是异地登录或者换手机登录农行掌银等,我们会多重验证。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守好用户的‘掌上钱包’。”
广州海珠桥,红木棉花开似火。摄影:龙志辉
3月的广州,红棉盛放,春风叩窗。坐在电脑前的杨文昌,看到屏幕上反诈专班同事发来的消息,开心地笑了。
“2022年至2024年,通过使用农行反电诈平台,广东分行涉案账户数保持年降幅近40%。”“2024年,广东分行利用平台帮助客户止损4100余万元涉诈资金,且是在客户发现被骗之前。”“杨工,好消息:总行对反诈平台再次进行迭代优化,资金防火墙更坚实了。”每一个数字的背后,每一条代码的跃动,都是银行人深情的守望。
岁月泼墨,缀下繁花;时序轮转,丹心永固。当每笔账户流动都有人守护,每次异常交易皆被预警……全民反诈的点点微光,必将汇成璀璨星河。
愿天下无诈。 (白莲 王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