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八寨镇: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为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七星关区八寨镇密切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着力推进民生工作,积极构建和谐幸福新八寨。

聚焦争取建设资金,力争“全补齐”
千方百计争取补短板资金,强力推进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镇靓化方面,八寨镇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争取项目资金170余万元,硬化八寨至海子街路段1.5公里,靓化集镇道路2.7公里并逐一铺设集镇管网,成功告别八寨镇群众多年“天晴一路灰,下雨一路泥”开“蹦蹦车”的窘况,赢得辖区群众的一致赞誉。
道路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到上级资金19.9万元用于茅栗坪社区丰岩组“断头路”维修,该工程已完工,惠及茅栗坪社区、钟寨村、岩口村两千余名群众。努力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资金,用于罗汉山村七组3公里路面硬化,方便群众出行。安全住房方面,协调高速路指挥中心补偿中厂社区燕某康户被高速路弃土场泥沙冲坏的房屋,彻底解决了群众住房安全问题。饮水安全方面,化解板厂村五组徐某平等户与燕子口镇小河沟村白兆组因安全饮水工程纠纷,有效确保群众有安全饮水。
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全覆盖”
以今年新国发2号文件为契机,将农业产业作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有力支撑,重点在“大力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方面,谋划了3个符合我镇实际的农业产业项目。按照稳定粮食生产党政同责的要求,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做实主导产业,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促农增收,继续引领群众种植刺梨3000亩、茶叶500亩、蔬菜14000亩、食用菌300亩、玉米20000亩、马铃薯15000亩、经果林 500亩、其他经济作物2000亩。
引进养殖大户,在金银山社区养殖生猪十万头,养殖蛋鸡百万羽;在木樨村拆除废弃鱼塘,修建河堤2公里,打造高标准农田。加强技能培训,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载体,组织开展“农民技能大培训”,择优选聘12名部门业务骨干、农技人员、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等担任讲师,累计培训劳动力人口833人次。强化利益联结,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统揽,大力推广“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推广农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财政扶贫资金转股等模式,将利益链接到村到户到人。
聚焦干部驻村帮扶,增强“战斗力”
八寨镇人口基数大,要想啃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硬骨头”,关键在人。一方面,八寨镇派出15名干部到各村(社区)驻村,在结对帮扶中帮扶群众115户470人,切实把最优秀、最精干、最过硬的干部派到基层,好钢用在刀刃上,与区下派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协同作战、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另一方面,用好区统战部、区税务局、区投促局、区政务服务中心、天一绿洁有限公司等帮扶单位资源,下派驻村工作人员9名与80户319人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充实了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干部力量,帮扶单位和人员利用自身优势,筹集资金和物资共计15万元。
聚焦社会企业赞助,点燃“助推器”
“千企帮千村”行动中,社会各企业以“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公益帮扶”、“技能帮扶” 和其他帮扶方式解决八寨镇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助推全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在岗位就业方面,引导就近到毕节酒厂及经开区务工103人。在创建文明卫生办公环境方面,八寨镇争取到企业赞助资金20余万元,修建政府台阶,贴砖硬化政府院坝,修建政府垮塌围墙,着力为干部创建干净卫生的办公环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
编辑 顾野灵
编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