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理想天团”的日常
新华社沈阳5月4日电 题:“小镇理想天团”的日常

新华社记者于力、李铮、高爽
15个“90后”围坐在一起,说起自己在农村的“糗事”忍不住哈哈大笑,互相“揭短爆料”也是张嘴就来。会议室里播放他们拍摄的视频时,因为没有窗帘看不清屏幕,两个女孩子举起展板往窗台上一立,拍拍手说“齐活”!
“我是团里的搞笑担当”“我是团里的妙语达人”,这个团队中还有“宣讲能手”“智慧女神”“舞蹈天后”……
靓丽的颜值,配合别出心裁的“自报家门”——实际上他们是小镇里的理论宣讲团,给村镇干部讲党课,给村民讲致富课,给小学生们讲思想品德课。
15个年轻人毕业于不同的大学,所学的专业也各不相同,近年来陆续分到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有的是大学生村官,有的在镇里做组织干事、宣传干事、人事助理、劳动保障干事、农业助理等。
2017年11月,在镇党委的支持下,镇党委宣传委员高潘把镇里的年轻人聚集到一起,成立了“理想邮递员”青年理论宣讲团,像早年间邮递员送报纸一样,把党的理论送到村民的家门口。他们创作的歌曲《美好的样子》里的一句歌词道出了成立团队的初衷:“如果你能看得见,汹涌澎湃的信念,我们彼此紧相连,哪怕天再高远。”
1991年出生的高潘已经有10年的党龄,她鼓励小伙伴们说:“有志青年聚在一起,就是要大胆地做一些事情,在凝聚力量的同时我们互相促进。”
两年半来,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赶大集、入大棚、进企业、上学校,真的“搞出了动静”。他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巡回理论宣讲活动100余场、专场宣讲60余次,因为有颜值、接地气,人气超高,收获了大量“粉丝”,被镇里群众称为“小镇理想天团”。
2019年11月,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授予“理想邮递员”青年理论宣讲团“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其实,最初的宣讲并不是快乐的。镇组织干事盖泽宇讲了他们宣讲的“进化”过程:从传统大讲堂宣读讲稿,到后来把课堂拓展到田间地头,最后直接到集市上打快板、表演三句半、办晚会、拍视频……渐渐地,镇里的群众开始了解他们,愿意听他们讲课。如今他们的宣讲已经成为小镇里的品牌。
镇办公室科员毛艳红说,她最难忘的事是有一次她去给村里一位老党员送书,老人拿到书后坐在门槛上一直看。“那时我才知道,农村的老党员对理论非常渴求。”
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修少乾是镇党委纪检干事,他告诉记者,他曾看到过一个村书记因为一个奖杯摔碎而心疼很长时间。“后来我知道,那是他人生第一次获得的荣誉,他舍不得。我就在想,我一定要把这个奖杯复原再送给他,那是他一生的骄傲。”
有些年轻人还在小镇里重新认识了自我。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的李悦悦现在是镇党委人事助理,她说:“2019年我们举办国庆70周年晚会,我们女孩跳集体舞。由于大部分人是零基础,所以起初感觉根本不可能完成,结果我们练得好、表演得好,场下掌声雷动,我才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我居然有多种可能性。”